檢測不準!專家稱假數據泛濫致大氣污染治理失去支撐發表時間:2016-11-05 14:13 大氣污染治理的鼓聲一年比一年急,但霧霾依舊難以驅散。 多位專家10月29日表示,“檢測檢驗數據和機動車排放檢測數據造假現象普遍,假數據泛濫致政府控制大氣失去技術支撐和依據。” 現行計量制度約束了我國大氣污染計量檢測監測先進技術不能進入市場為環境治理服務,導致了大氣污染數據不準和減排效果不佳。而背后的原因又非常復雜。 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理事會主席顏梓清說。 北京市環境保護局監測數據證實,機動車對北京市大氣污染造成影響最大,約占60%。攝影/章軻 機動車檢測多“無證上路” 當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央民族大學法治政府與地方制度研究中心在京召開“計量制度體系創新專家研討會”。顏梓清介紹,根據《計量法》和《大氣污染防治法》的相關要求,大氣污染防治檢測設備和機動車檢測設備等都需依法取得《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檢驗機構需依法通過計量認證制度。 但實際上,大氣污染防治檢測設備和機動車檢測設備多“無證上路”,檢測檢驗數據和機動車排放檢測數據造假現象普遍。顏梓清說,目前不僅“95%的簡易工況法檢測設備是假冒偽劣產品”,機動車檢測行業還存在“篡改技術標準和考核要求”的問題。 “我們一直在呼吁計量認證對大氣污染防控的重要性。如果監測檢測數據不準確,會造成整個大氣的基礎數據不準確,很難有效地去控制污染總量。”顏梓清說。 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四條規定,“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應當依法通過計量認證,使用經依法檢定合格的機動車排放檢驗設備,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的規范,對機動車進行排放檢驗,并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聯網,實現檢驗數據實時共享。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及其負責人對檢驗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 《計量法》(2015年4月24日修正)第九條也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使用的最高計量標準器具,以及用于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方面的列入強制檢定目錄的工作計量器具,實行強制檢定。未按照規定申請檢定或者檢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實行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的目錄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顏梓清說,而2005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的第145號公告規定,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依法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型式批準部分)”的項目要辦理計量器具許可證、型式批準和進口計量器具檢定。未列入本目錄的計量器具,不再辦理計量器具許可證、型式批準和進口計量器具檢定。另外,根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第163號)文件雖然規定了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的設立條件,但實際上在進行計量認證時,根本不對檢測設備進行檢查。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此前有一家機構車污染檢測設備廠商向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申請計量器具型式批準申請。但收到的回函稱,不屬于依法管理計量器具目錄(型式批準部分)范圍,不需申請批準。“如果說拿不到制造計量器具許可證,一定是違法的生產、違法的銷售。作為企業很為難,一個說不用批準,另一個告訴你生產是違法的,會面臨處罰。”這位企業負責人稱。 “這實際上意味著,有關部門對目前機動車污染防治的檢測檢驗設備已放棄了監管,機動車污染防治處于失控的狀態。”顏梓清說。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儀器質檢室主任楊凱也證實,“目前,機動車尾氣檢測幾乎不在中國環境檢測從上到下的體制內。” 環境保護部此前發布的《2015年中國機動車污染防治年報》顯示,近年來,我國機動車污染日益嚴重,已成為我國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學煙霧污染的重要原因。但機動車污染控制成效不明顯。 北京市目前機動車保有量已達570多萬輛,環保部門監測結果顯示,北京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量分別占大氣污染物的50%和40%左右,是首要污染物。 專家研討會上,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莘表示,第145號公告的有關規定,顯然是和《大氣污染防治法》相沖突的。 “可能有人會說,這個規定是在2005年,而《大氣污染防治法》是在后邊修訂的,但是不要忘記法治統一的原則。如果上位法進行了修改,下位法要與上位法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的,要么修,要么廢。”劉莘說,現行的計量器具目錄已經實施11年了,從現狀看不符合科學發展觀,新技術、新方法也有了,目錄急需修訂,應該與時俱進。 計量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據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介紹,上述計量器具目錄(型式批準部分)第69號設備為“汽車排放氣體測試儀:汽車排放氣體測試儀”;第70號設備為“煙度計:濾紙式煙度計、透射式煙度計”。 “一些設備廠商的負責人同時是計量器具目錄(型式批準部分)汽車排放氣體測試儀檢定規程的起草人。他們把自己企業的產品名稱直接用于強制檢定目標中,不在強制檢定目錄中的檢測設備就不給型式批準許可。”王燦發說。 29日下午召開的“計量制度體系創新專家研討會”。攝影/章軻 研討會上,北京大學教授沈巋對此表示,“計量器具目錄起草的時候由專門的儀器生產企業來負責,這里面牽扯到一個問題:這樣一個標準,這樣的一個儀器,列在強制檢測儀器當中背后有什么利益考量,需要認真對待。” “污染量大的汽車雖然數量占的比例不大,但是它對大氣污染的貢獻量是很大的。怎么能夠鑒別出那些排氣超標的汽車呢?就必須對汽車尾氣的排放進行檢測。”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劉昭度說,檢測就必須要保證檢測質量,首先是保證檢測設備達標。如果排放檢測設備不達標,排放的檢測數據就不準確,從而就不能夠有效地鑒別出高排放污染的車輛。“但目前連排放檢測設備檢定、認證都沒有,源頭上就沒有控制住,這就很麻煩了。” “機動車污染檢測是一個大的市場,但同時又是需要規范的一個市場。”北京市計量院副院長張琳說。 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龍翼飛表示,“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和措施,不斷地創新計量制度,為不斷改善大氣質量服務,這個應當而且已經成為國家主導的積極形式,不能再沿用傳統的制度,來阻礙計量制度體系創新。” 龍翼飛認為,計量法律制度的改革勢在必行,其中一個重要的領域是如何減少行政性許可,由審批制向備案制過渡,依照國家的相關法律規定進行監督,同時推進行業的自律和社會監督。 國務院2014年發布的《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服務,鼓勵不同所有制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加強計量、檢測技術、檢測裝備研發等基礎能力建設,發展面向設計開發、生產制造、售后服務全過程的觀測、分析、測試、檢驗、標準、認證等服務。 今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也明確,推動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市場化進程。鼓勵民營企業和其他社會資本投資檢驗檢測服務,支持具備條件的生產制造企業申請相關資質,面向社會提供檢驗檢測服務。打破部門壟斷和行業壁壘,營造檢驗檢測機構平等參與競爭的良好環境,盡快形成具有權威性和公信力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 研究會上,專家們建議全國統一檢測方法,并由國家質檢總局盡快頒布與國家新車標準中檢測方法相一致的在用車檢測方法和檢定規程。確保檢測數據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建議加強對計量檢測設備生產環節的質量考核,確保計量設備的數據準確性和技術穩定性。 “建議對檢測機構計量認定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采用大數據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如環保部門的環評備案制度)。提升檢測市場的透明化和公平競爭力度。發揮市場機制對資源的調配作用,促進檢測市場的健康發展。”顏梓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