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十大行動 《美麗吉林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7年)》發布發表時間:2025-01-06 11:01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12月18日印發《美麗吉林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7年)》,實施綠色轉型發展提速行動,幸福藍天守護行動,魅力碧水維護行動,黑土地保護利用行動,康寧環境建設行動,現代環境治理體系賦能行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行動,守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行動,美麗家園建設行動,美麗吉林社會風尚培育行動等十大行動,推動美麗吉林建設目標逐步實現。詳情如下: 美麗吉林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7年) 為全面貫徹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美麗吉林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推動美麗吉林建設目標逐步實現,制定本方案。 一、實施綠色轉型發展提速行動 (一)主要目標 到2027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穩步提高,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率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全省新增汽車中新能源汽車占比力爭達到45%,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30%以上。 (二)重點舉措 1.持續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建立完善“四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推動市、縣、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報批。農產品主產區突出開發強度控制,健全糧食生產功能區利益補償機制,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生態功能區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實施生態系統綜合管理,加強生態環境監管和評估,減少和防止對生態系統的干擾和破壞。嚴控城鎮開發邊界,推動城鎮空間內涵式集約化綠色發展。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完善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2.加快推進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嚴格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和節能審查,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上馬。支持汽車、機械、電子、紡織、通信等行業龍頭企業,在供應鏈整合、創新低碳管理等關鍵領域發揮引領作用;加快鋼鐵、石化、有色等行業全流程綠色化改造;著力培育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全省創建40家左右綠色供應鏈和250家綠色工廠。持續推進重點領域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鼓勵重點行業企業探索多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協同控制技術工藝。 3.深入落實碳達峰實施方案。完善落實“雙碳”工作機制。穩步開展碳排放總量及強度數據核算,開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消費統計研究。探索建立省級碳普惠制度體系,推動開展碳普惠創新實踐。以太陽能、風能、氫能、水能等為重點,建立多元能源供應體系,著力打造國家級清潔能源基地,加快推進新能源領域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深入實施“氫動吉林”行動。 4.加強全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推動超低能耗建筑規模化發展,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使用近零碳建筑。推動相關企業加快新能源化轉型,探索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場景,推動建設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動力電池更新、老舊營運貨車淘汰更新。推動重點區域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相關政策體系。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積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扎實開展建設項目節地評價。建立健全全流域和省、市、縣三級行政區域用水總量管控指標體系,完成跨行政區域江河流域水量分配。 二、實施幸福藍天守護行動 (一)主要目標 到2027年,全省細顆粒物濃度控制在27微克/立方米以下,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全省基本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和老舊內燃機車。 (二)重點舉措 1.深入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持續提高秸稈綜合利用能力,加快推動秸稈綜合利用模式創新,加大保護性耕作、深翻等還田技術示范推廣力度。嚴格落實秸稈全域禁燒,壓實秸稈禁燒監管責任,科學處置秸稈殘茬,完善火點監測體系建設,健全火點處置機制。 2.持續加大燃煤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推進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支持符合條件的65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含電力)超低排放改造項目建設。深入推進國家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建設,按照時限要求完成試點建設任務;鼓勵其他城市積極申報國家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 3.強化工業源污染防治。推進鋼鐵、水泥、焦化等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玻璃、鑄造、石灰等行業爐窯清潔化改造工程。嚴格涉揮發性有機物(VOCs)建設項目環境準入,以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醫藥等行業為重點,全面排查使用溶劑型涂料、油墨、膠粘劑、清洗劑以及涉及有機化工生產的產業集群。加強油品VOCs綜合管控。實施氮肥、純堿等行業排查整治行動,加強工業源煙氣脫硫脫硝氨逃逸防控。 4.統籌推進移動源和面源污染治理。實施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I/M)制度專項治理,深入推進超標排放車輛“檢測-維修-復檢”閉環管理;持續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和編碼登記。健全完善成品油流通環節監管長效機制,持續開展年度成品油流通市場專項治理。規范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場地揚塵污染管理;加強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能力建設。完善種植業、養殖業大氣氨源排放清單;加強重點行業惡臭污染綜合治理。 三、實施魅力碧水維護行動 (一)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省力爭新建和改善提升4600公里綠水長廊。到2027年,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保持在85%左右,劣五類水體穩定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重點江河生態流量目標保障率不低于90%,美麗河湖建成率達到40%左右。 (二)重點舉措 1.加強重點流域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加快推進遼河干流及重點支流河道整治及生態隔離帶、緩沖帶生態修復建設,全面推進伊通河、霧開河等飲馬河支流水環境治理與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綜合治理。深入推進查干湖水生態修復與治理,實施域內泡塘綜合治理,推進周邊生態緩沖帶、隔離帶建設和濕地、草地保護修復,結合產業發展需求提升生態景觀。持續開展入河(湖、庫)排污口整治,落實規范化建設要求,開展排污口水量和水質同步監測。持續推動已建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生活污水直排口和設施空白區,因地制宜推進雨污分流改造,梯次分類推進重點流域沿岸建制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高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理水平。 2.著力保障河湖生態流量。全面排查省域范圍內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及大中型水利工程生態流量目標核定情況,加強生態流量預警管理和水資源調度,完善生態流量保障指標體系,逐步推進已建大中型水利工程生態流量目標核定和保障工作。到2027年,60%以上的已建大中型水利工程要確定生態流量保障目標。 3.全力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持續推進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定期開展飲用水水源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和水源保護區環境違法問題排查整治,“一源一策”開展不達標水源治理;加快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補給區劃定。加強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建設。 4.積極推進美麗河湖建設。持續推進萬里綠水長廊建設。編制《吉林省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實施方案》,分批次開展美麗河湖建設與成效評估,加大美麗河湖宣傳力度。 四、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行動 (一)主要目標 到2027年,典型黑土區保護面積達到3000萬畝,化肥利用率穩定在43%,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地下水國控區域點位Ⅰ-Ⅳ類水比例控制在66.7%左右。 (二)重點舉措 1.持續提升黑土地質量。深入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和黑土地保護工程,打造萬畝級、千畝級示范基地。加快推進秸稈還田、改良培肥等技術示范應用,實施“秸稈深翻還田+增施有機肥”技術,探索創新耕作模式。分區分類開展鹽堿耕地治理改良。 2.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積極推廣科學用藥和科學施肥技術模式,示范推廣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實施“三新”配套技術推廣;著力構建廢舊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探索不同地區有效回收模式和機制。健全畜禽糞污收儲運體系,加快推進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設施升級改造,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推進畜禽糞污就地轉化、就近還田利用。加大農業面源污染監管執法力度,扎實推進畜禽規模養殖場、工廠化水產養殖場污染防治,依法查處各類違法行為。 3.強化土壤污染防治與風險管控。制定全省受污染耕地整治方案和分類管控清單,實施污染源頭阻斷工程;動態更新土壤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和污染源排查整治清單,分批次完成涉重金屬行業企業整治;動態更新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依法加強重點建設用地用途變更和污染地塊風險管控的聯動監管,落實納入優先監管地塊土壤污染管控措施。從嚴管控農藥、化工等行業的重度污染地塊規劃用途。 4.加大地下水污染風險防控力度。2024年底前,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劃定。加強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排污單位動態管理,開展化工園區地下水污染防治專項行動,針對存在地下水污染的化工產業為主導的工業集聚區、危險廢物處置場和生活垃圾填埋場等,加強風險管控效果評估和后期環境監管。健全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持續開展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周邊土壤和地下水監測。 五、實施康寧環境建設行動 (一)主要目標 到2027年,全省固體廢物產生強度明顯下降,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達到85%以上。 (二)重點舉措 1.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推進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立配套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法規制度和標準規范體系,加快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嚴格落實建筑垃圾分類管理制度,持續推進建筑垃圾源頭減量。以區域性大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為重點,持續推進“互聯網+”回收模式。加快推動國家級資源循環利用基地以及各類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全面降低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實現源頭減量,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總量趨零增長;強化危險廢物監管,有序提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 2.加強新污染物治理。開展第二輪化學物質環境信息調查統計、新污染物環境監測、優先評估化學物質加密監測及環境風險評估。以石化、涂料、紡織印染、醫藥等行業為重點,加強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管控,開展首批新污染物治理試點工程。加強新污染物治理與現行環境管理制度銜接,有序推動新污染物監管執法,開展新污染物多環境介質協同治理管理體系評估。 3.著力打造寧靜城市。優化調整聲環境功能區,提升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能力,統籌做好監測點位優化布局、自動監測設施建設和組網運行,強化噪聲污染防治監督管理。嚴格落實聲環境質量標準和民用建筑隔聲設計標準等要求;加快推進房屋市政工程施工現場噪聲智慧監測。 六、實施守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行動 (一)主要目標 到2027年,全省森林覆蓋率穩定在45.8%,濕地保護率穩定在45.22%,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穩定在72.3%,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40平方公里。 (二)重點舉措 1.加強長白山森林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統籌推進保護修復天然林、更新改造防護林、培育保護珍貴物種。加快建立天然林和公益林保護制度,加強公益林建設和森林資源儲備。編制《吉林省天然林保護修復中長期規劃》。系統開展紅松闊葉混交林頂級森林生態群落促進工程、古樹名木保護工程,提高森林面積和質量,促進天然更新和森林正向演替。 2.持續強化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系統治理。持續開展綠美吉林行動和林草濕生態連通工程,高質量推進國土綠化;推進重要濕地認定,促進濕地自然恢復。持續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提質增效和侵蝕溝綜合治理項目建設;完善第一次水利普查名錄內河湖劃界成果,編制“七河一湖”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持續開展河湖庫“清四亂”專項整治行動。有序推動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開展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成效評估。 3.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印發實施《吉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推進中華秋沙鴨、丹頂鶴等珍稀瀕危物種的人工繁育和野化放歸;推進國家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建設,依托大數據智能分析預警平臺,構建覆蓋重點區域、針對重點疫病的主動監測預警體系。加強細鱗鮭、花羔紅點鮭等珍貴、瀕危水生動物保護。 4.嚴密防范生態環境風險。完善生態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加強生態安全與經濟安全、資源安全等領域協作,加強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生態安全風險調查、監測、識別、研判、預警和應對。加強環境風險常態化管理,強化危險廢物、尾礦庫、重金屬等重點領域以及跨國界、跨省界地區環境隱患排查和風險防控。實施一批環境應急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及時妥善科學處置各類突發環境事件。開展輻射環境隱患專項排查、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監督等專項行動,確保核與輻射環境安全。 5.積極適應氣候變化。深入推進適應氣候變化行動,加快長春市、延邊州國家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建設。建設生態氣象與氣候變化一體化平臺,完善生態氣象監測站網。推進四平市、松原市海綿城市示范建設,以點帶面加快全省海綿城市建設步伐。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與洪水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健全信息共享工作銜接機制,構建防汛抗旱指揮決策系統;強化搶險救援技術裝備支撐以及應急物資、應急通訊保障能力。 七、實施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行動 (一)主要目標 到2027年,全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基本構建,國家級“兩山”實踐創新基地達到8個。 (二)重點舉措 1.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動態更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重點項目庫,積極推薦延邊州爭創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扎實推進生態工業園區創建,總結推廣創建經驗。 2.大力推進農特產品生態價值轉化。強化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建設,實施“千億元人參”等重大項目,打響吉林大米、吉林鮮食玉米、長白山人參等品牌。實施“千萬頭肉牛”工程,打造“吉牛中國牛”等公用品牌。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建設一批具有典型示范和帶動作用的高標準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建設“林下及林特”產業集群。 3.著力推進生態冰雪資源價值轉化。建設冰雪、避暑雙產業,加強“長白天下雪”和“清爽吉林·22℃的夏天”雙品牌推廣。做大做強吉林雪博會品牌,重點推動冰雪運動中心、北大湖、萬科等新建、擴建冰雪旅游項目,持續推動娛雪樂園建設。結合G331吉林段風景道及邊境旅游產品,開展“長白秘境-吉線331”主題宣傳活動,講述文化故事、展現邊境風光。開展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旅游民宿、鄉村旅游經營單位質量等級評定工作。舉辦紅色旅游節,推出紅色旅游產品。 八、實施現代環境治理體系賦能行動 (一)主要目標 到2027年,生態環境現代化治理體系進一步健全,基于排污許可證的排污單位監管執法體系全面建立。 (二)重點舉措 1.完善多元共治責任體系。修訂《吉林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規定(試行)》。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深入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依法依規開展省級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專項督察和督察“回頭看”;加強企業環境治理責任制度建設,深化推進企業環境信用評價。 2.完善全域覆蓋監管體系。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深化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建立健全環評、排污許可、執法監管聯動機制;實施差異化、精準化生態環境執法監管模式,推行以非現場檢查為主的執法監管模式和包容審慎精準執法監管;完善公眾監督、舉報反饋機制,健全環境決策公眾參與機制。健全森林、耕地、濕地、草原等領域保護補償制度,完善縱向生態補償機制和跨地區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深入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強化案件線索篩查力度,依法啟動索賠,及時修復受損生態環境。 3.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在重點城市開展細顆粒物組分與揮發性有機物組分自動監測;在臭氧污染較重地區建設臭氧溯源監測網絡,開展臭氧立體監測。完善地表水自動監測網絡,在符合條件的省控斷面、水源地建設水質自動監測站。推動市級城市聲環境功能區建設噪聲自動監測網絡。加快構建基本覆蓋重要生態空間的“空天地”一體的生態監測網絡。推動社會化檢測機構參與應急監測,建立健全快速化、自動化的應急監測體系。 4.完善高標準多元化市場體系。建立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推動將碳排放權、用水權等納入要素市場化配置。支持金融機構探索基于用能權、收費權、碳排放權、特許經營權、綠色工程項目收益權等為抵質押品的信貸產品;推動發展綠色保險,引導保險機構加強綠色保險業務創新。持續推動生態環境導向開發(EOD)模式項目建設;加快氣候投融資模式、產品和服務創新,積極申報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 5.完善科技化數字化支撐體系。完善生態環境科技創新機制,實施生態環境科技創新行動。加強減污降碳、多污染物協同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新污染物治理等領域研究,強化成果轉化應用;實施生態環境智慧化工程,以“數字吉林”建設為引領,加快打造智慧環保平臺,推進數字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在生態環境領域的創新應用。 九、實施美麗家園建設行動 (一)主要目標 到2027年,各市(州)初步探索出符合本地區資源稟賦優勢的美麗城市建設路徑和模式;規劃建設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業的美麗縣域和美麗城鎮;美麗鄉村整縣建成比例達到40%。全省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實現全覆蓋。 (二)重點舉措 1.扎實推進美麗城市建設。推動地級及以上城市以綠色低碳、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為導向,開展美麗城市建設。推動建立省級公開展示平臺,及時總結各市(州)在美麗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典型經驗和創新模式,多種渠道展示美麗城市建設成果。 2.全面推進美麗城鎮建設。鼓勵各縣(市、區)及經濟強鎮、重點建制鎮,因地制宜打造彰顯文化個性的特色街區、公園廣場、公共建筑等文化地標,探索獨具特色的美麗城鎮建設模式。聚焦推進城郊接合部、產業片區等整治,加強區域農業、工業、文化和旅游等品牌建設,打造城鎮風貌樣板區。適時組織開展美麗城鎮進程評估,加大公開展示和宣傳推廣力度。 3.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制定出臺鄉村建設行動年度任務清單和施工圖;打造美麗鄉村建設示范縣、高標準美麗鄉村示范村,持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持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全面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三年行動,不斷強化鄉村生態環境保護。 4.深入推進“美麗細胞”建設。圍繞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重點領域,夯實美麗社區、美麗園區、美麗機關、美麗工廠、美麗商場、美麗酒店、美麗家庭等“美麗細胞”工程建設。 十、實施美麗吉林社會風尚培育行動 (一)主要目標 到2027年,全省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力爭達到90%以上。 (二)重點舉措 1.加強生態文明理念宣傳教育。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廣泛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研究,組織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講活動。多渠道開展各類宣傳活動,在吉林日報、吉林電視臺、中國環境報等各級各類媒體重點新聞欄目、專題專欄策劃推出系列報道,大力宣傳我省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美麗吉林建設的舉措和成效。 2.著力培育綠色生活方式。辦好六五環境日、生物多樣性日、全國低碳日、全國生態日等主題宣傳活動。倡導綠色低碳出行方式,深入開展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推進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到2027年,全省完成公交化改造線路230條。推動快遞包裝全鏈條治理,可循環快遞包裝比例持續提升,舊紙箱重復利用規模進一步擴大。 3.大力弘揚生態文化。加強《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十條》傳播,推動省、市、縣三級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體系建設,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進學校、進家庭、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開展生態文學創作采風以及生態文明主題攝影、家風故事、書法作品等生態文化作品征集活動,推動出版《美麗吉林生態文學作品集》。 |